金三角大毒枭昆沙向缅政府军投降
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,一个名为昆沙的人物,在1996年1月12日做出了惊人的决定:他向缅军投降。
昆沙,生于缅甸北掸邦的山城当(Mong Tan),拥有华人血统,缅语称「戛规也」(KKY)。他的自卫队最初靠、和一些不能公开的收入来维持。七十年代的缅北,这样的自卫队有三十多个,而昆沙的势力从数百人发展到一万五千人的掸邦联合军(SUA),成为缅甸的心腹大患。
他的军事实力的迅速提升,得益于一位重要的将领——张书泉。张书泉原本是国军的高级军官,他的加入使昆沙的势力如虎添翼。特别是在1967年的一场争夺地盘的战争中,昆沙凭借此战打响了国际知名度,逐渐在混乱的局势中崭露头角。
经过二十多年的战斗,掸邦联合军与缅甸军之间的冲突达到了高潮。九六年,昆沙率领一万五千人向缅投降,这一举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。据说,缅事前曾给予昆沙一些承诺,包括不将他送交司法审判,以及不接受美国提出的引渡要求。美国曾悬赏两百万美元捉拿他受审。
现年六十四岁的昆沙,虽然患有多种疾病,包括糖尿病、心脏病、风湿及一边手脚麻痹,但他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觑。他现在住在仰光最高级的INYA湖区,受到军队的保护。他的邻居都是身份显赫的人物,包括前国家主席尼温将军,现军事执政团的领导人,以及美国大使。尽管他深居简出,但他仍在经营多种行业,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遍布缅甸各大城市的亚洲经济开发银行。据说,他的属下仍有人在金三角从事生产贸易,他仍是该地区的实力人物。
昆沙的传奇人生充满了戏剧性,从一个地方自卫队的领导者到率领数万人的军队,再到向投降并转型为商业巨头。他的故事是权力、欲望、妥协和生存的交织,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转折的真实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