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自范仲淹的
解读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:居庙堂之高与处江湖之远的情怀
你是否曾被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中的一句话深深触动: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。这句话不仅是范仲淹对人生境界的独到理解,更是他深厚情感的流露,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关怀。
《岳阳楼记》是范仲淹的文学巨著,这篇散文创作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,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邀,为重修岳阳楼而作。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友人的一种回应,更是范仲淹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深情表达。
范仲淹,这位北宋的文学家,以其文武兼备的才华、卓越的政绩以及突出的文学成就,成为了后世楷模。他所倡导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思想,以及仁人志士的节操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,这种情怀在《岳阳楼记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。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”这句话,表达了范仲淹在朝廷中的位置越高,他越会担忧百姓的福祉。他的心中始终装着人民,无论身处何种位置,他都会尽自己所能为人民谋福利。
而“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,则表达了范仲淹即使远离朝廷,身处偏远之地,他也会时刻担忧君主的安危和国家的兴衰。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君主的忠诚,都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,使后人感受到了他的深沉情感和崇高理想。
据《宋史》记载,范仲淹的作品丰富多样,包括《文集》二十卷,《别集》四卷,《尺牍》二卷,《奏议》十五卷以及《丹阳编》八卷。这些作品都是范仲淹一生思想、情感和智慧的结晶,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他的宝贵资料。
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是他对人生、国家和人民的独特理解和深情表达。他的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的情怀,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关怀,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崇高理想和深沉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