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西赶尸真实照
谈及湘西赶尸,一幅生动而印象深刻的画面浮现在众人脑海:林叔引领的僵尸队伍,一边摇铃铛一边撒纸钱,伴随着“阴人借路,阳人回避”的诵念,身后跟随着一排身着清朝官服的僵尸。历史中真实的赶尸究竟是如何呢?
赶尸,作为苗族蛊术的一部分,与蛊毒、落花洞女并称为“湘西三邪”。另一种说法认为其与茅山术有关,也被称为移灵。这一神秘的传统起源于古辰州的沅陵、泸溪、辰溪、溆浦四县,自清朝时期流传至今。据说湘西赶尸人用秘术将客死异乡之人的尸体带回家乡。
赶尸有着“三赶,三不赶”的讲究。被砍头、绞刑、站笼而死的尸体可以赶,因为他们因被迫害而心有怨气,思念家乡,可以通过法术召唤其魂魄,以符咒镇压后驱赶他们回家。因病死亡、自杀以及雷打火烧导致肢体不全的尸体则不能赶。病死者其魂魄已被勾去,无法召唤;自裁者的魂魄可能正在新旧交替,招来新魂恐生事端;雷打火烧而亡者,往往罪孽深重或皮肉不全。
至于作品中的僵尸跳着并排前行的情景,这与赶尸人的手法密切相关。赶尸人在赶路时并非站在尸体前面,而是站在中间。他们将尸体一前一后摆好,用扁担从腋窝穿过分别绑好。由于扁担的弹性,人们感觉尸体像是在跳着走路。
赶尸匠在途中休息时不会住普通的客店,而是寻找专门的“死尸客店”。这种客店只为死尸和赶尸匠提供休息之地,大门常开,后面便是尸体停歇之所。每当夜幕降临,“死尸客店”中便会悄然出现赶尸匠的身影,他们天亮出发,夜晚再上路。
如今,在湘西凤凰古城,赶尸作为民俗舞蹈再次呈现在游客面前。人们逐渐认识到,湘西赶尸其实是特定楚巫文化的小小延伸。它是为了满足在外打拼的湘西人落叶归根的心愿而产生的行为,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种学术价值。透过这一神秘的传统,我们可以窥见湘西人民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