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太后真的好几次想用金符召回儿子朱瞻墡做皇
在历史的长河中,皇室家族的故事总是充满了波澜与转折。今天,我们要讲述的这位皇室成员,是明朝的一位重要人物——朱瞻墡。
朱瞻墡,是明朝的一位亲王,共有十个儿子,其中张皇后生下了三个嫡子。他的生活经历充满传奇色彩。最初,他的封地是长沙,但到了正统元年,他的封地改为了襄阳。据说,朱瞻墡性格沉稳智慧,深受人们的赞誉。
当时,南京频繁发生地震,明仁宗派皇太子朱瞻基镇守南京。明仁宗突然病逝,皇太子尚未返回北京,张皇后便让二儿子朱瞻飐和五儿子朱瞻墡暂时监国。明宣宗逝世时,皇太子年幼,传言称朱瞻墡可能会继承皇位。张皇后最终选择了皇太子朱祁镇为新皇帝,传言才逐渐消散。
在历史文献《宸垣识略》中,有一种说法是张皇后确实考虑过让襄王朱瞻墡继承哥哥的皇位。当时有一种制度,亲王有特制的金符,存放于尚宝司。亲王前往藩地时,必须携带金符,事后交回。如果皇帝宣召亲王进京,也需要到尚宝司领取金符。
张皇后曾想过召回朱瞻墡,并取来了他的金符,但在与几位重臣商议后,决定放弃这个计划,让皇太子朱祁镇继位。金符没有退回尚宝司,而是暂时存放在后宫的暖阁中。
后来,明英宗亲征蒙古时失败被俘,太皇太后想到了朱瞻墡这个儿子,但并未实际采取行动。朱瞻墡表现出明智的一面,对皇位没有任何想法,反而提出立明英宗的儿子为皇太子的建议。
明英宗复辟后,朱瞻墡的行为始终受到关注。据说在明景帝病重时,有舆论说要迎立朱瞻墡为帝。虽然王文等人被指责为“迎立外藩”,但他们坚信只要找到金符就能证明清白。金符在张太后的暖阁中被找到,于谦等人的冤情才得以昭雪。
朱瞻墡虽然与皇位擦肩而过,但他始终保持着皇室成员的责任和担当。明英宗复辟后,他被召到北京,与明英宗的交流消除了许多嫌疑。他的明智和谦逊赢得了人们的尊重。
朱瞻墡的故事展现了皇室成员间的纷争与传奇。他虽然没有登上皇位,但他的智慧和谦逊让人们铭记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他留下了独特的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