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 他的儿子为什么却叫扶苏和胡亥
从古至今,秦国的历史故事总是让人津津乐道。作为一统六国,建立中央集权帝国的始皇帝——秦始皇嬴政的一生更是被无数人研究。除了他的伟大成就之外,他的儿子们也颇具话题性。特别是他的两个儿子扶苏和胡亥,他们的性格与父亲截然不同,一个贤明,一个残暴荒唐。以至于在秦始皇去世后,胡亥得位的消息传到民间,竟然引发反秦的口号。这不禁让人好奇,为何秦始皇名为嬴政,而他的儿子们却以扶苏和胡亥为名?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?
这一切,还要从远古的氏族制度说起。在汉朝以前,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一个姓可以衍生出许多氏。秦国和赵国,其实都是嬴氏的后代,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他们的祖先是一致的。然而关于秦赵同祖的说法,在近代却争议不断。
说起春秋时代,我们不得不提晋国和齐国。晋国的实力远超过齐国,但在晋国内部发生的一系列内乱后,公室人丁衰落,卿大夫势力膨胀。到了战国时代,韩赵魏三个卿大夫更是瓜分了晋国,产生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。其中,赵国在战国时期的军事实力仅次于秦国。而秦国起初只是西戎的一个小国。有观点认为,秦国使用嬴姓可能是为了与赵国攀亲戚。不过也有说法认为,秦人本身是西周时期从中原迁移到西戎的,与赵国的祖先确实是一家子。
在汉朝以前,男子的命名规则与今天截然不同。男子名字是冠以氏来命名。我们熟知的秦始皇本名应该是政字旁边加上他的氏——赵氏。所以他的全名应为赵政。他的两个儿子扶苏和胡亥也是同样的命名规则,他们的全名应是赵扶苏和赵胡亥。到了汉朝以后,原本的姓氏概念因秦汉战争而逐渐淡化。随着六国贵族被大量消灭,原本的姓氏概念逐渐被人遗忘。而后世的史学者考虑到秦国是嬴姓,于是开始称秦始皇为嬴政。但真正的历史真相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和曲折。通过秦国的历史背景,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的丰富内涵和背后的故事。也能更深入地理解秦始皇及其儿子们的名字背后的含义和历史渊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