冉闵屠胡-为什么历史教科书中没有武悼天王冉闵
在历史的长河中,东晋时期犹如一片波澜壮阔的画卷。世人皆知,那个时代八王之乱频发,五胡乱天下,胡人的铁蹄几乎将汉人逼至绝境,一时间,谈胡色变,成为世人的普遍心态。在这样混沌的局势下,一位名叫冉闵的英雄崭露头角,他下了屠胡令,几乎将胡人也斩杀一半,使得局势一度有所改观。为何历史教科书中却鲜有他的身影?当我们深入了解他的真实目的后,或许就能找到答案。
冉闵,人称武悼天王。他本是石虎的养孙,石虎这个吃人魔王对冉闵喜爱有加,因冉闵骁勇善战,且前期表现出极大的忠心。随着石虎逝世,局势变得复杂起来。冉闵拥立石鉴为皇帝,但不久,石鉴意图铲除冉闵,冉闵果断出手,斩杀了石鉴。
此后,冉闵颁布了一道命令,也就是被人们称为的屠胡令。这道命令的内容是: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,只要斩杀一个胡人并将人头献上,即可获得金银钱财的奖励,并予以升官。一时间,胡人的头颅堆积如山,甚至许多并非胡人的人也被误杀。冉闵的屠胡令使得胡人数量锐减,几乎损失了一半。这样的做法对于汉人来说,看似是一种解救,但在历史上对冉闵的评价却并不理想,而他在历史教科书中的位置也几近消失。
究其原因,深入冉闵的真实目的便可知晓。胡人不能为他所用,冉闵心生杀念。他允许想走的人离去,留下的都可以获得高官厚禄,但胡人大量离去后,冉闵开始痛下杀手。他的屠胡令波及了太多的汉人。为了奖励,许多人滥杀无辜,不论是否真为胡人,只要长得像就杀掉。
冉闵的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个人的私利和目的,他的做法造成了社会恐慌,错杀了很多人。真正的英雄会真心为人民考虑,且不会滥杀无辜。冉闵的屠胡行为不分老少、真伪胡人,一律格杀勿论,这使得他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。他的行为虽然为汉人带来了一时的安慰,但他的手段过于极端,注定无法被历史铭记为真正的英雄。